16年前,刘红升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,到西山煤电屯兰矿干起了机电检修工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矿三代”。16年来,他执一念,磨一技,从跟班徒弟晋升为综采准备队机电副队长,从技术小白成长为“晋阳工匠”,解决设备疑难杂症上百个,提高设备开机率30%,为企业间接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,获得了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“新焦煤特别杰出优秀劳动者”称号。
“出炭不出炭,关键看机电。”这句话在煤矿广为流传,刘红升打小就知道。这也潜移默化为他后来上技校、选专业的初衷。
2006年技校毕业,刘红升如愿以偿对口上岗。第一次下井,他便为老师傅聂根义的绝技所折服:手往机器上一搭,准确摸出故障点,三下五除二就让设备恢复正常运转。从那一刻起,这个生在煤矿、长在煤矿、干在煤矿的80后,就立志要“学真技术、练真本领、当真英雄”。
拜师学艺,如饥如渴,刘红升成了聂根义的小跟班。只要师傅去现场,他就背上工具、拿上仪表跟在后面。师傅操作时,他眼睛都不眨地盯着,生怕落下一个步骤。每次升井回到宿舍,他就赶忙拿出小本子,一边回想师傅现场操作的一举一动,一边把要领记录下来。“遇到问题先自己研究琢磨,实在不明白的就请教师傅,平时抓住机会就上手操作。”回忆起当学徒时的情景,刘红升乐在其中,他说聂师傅对他这个“关门弟子”的要求格外严苛。
凭着一股子钻劲儿,很快刘红升便能独当一面。一次,夜班遇到采煤机不牵引的问题,工友几经尝试未能解决。得知情况后,刚下班回家的刘红升又迅速换上工装赶到现场,经过一番熟练而快速地查找,发现是牵引电机负荷线拐角处磨损导致漏电。从下井到故障排除恢复生产,他仅用了一个多小时。从此,“红升到场,采机就响”成了工友们常挂嘴边的顺口溜。
2019年,随着屯兰矿22301智能化工作面的上马,机电检修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。“过去调试设备,是腰上挎着电工必备的四大件泡在工作面,现在大多是坐在电脑跟前点鼠标。劳动强度相对减轻了,但技术含量却更高了,设备维护也更复杂了。”刘红升说,仅一台液压支架的日常维护工作,要检查的线路就从一条照明线变成了上千条电液控线路。
坚持在挑战中超越自我,刘红升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机融入、嫁接到智能化设备检修工作中,练就了观、听、感三大检修绝活,即设备运行时,用眼睛观察指标变化、用耳朵聆听声音变化、用身体感知温度变化,让“故障病变”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。
在一次井下常规检修中,刘红升听到旁边的运输机电机发出的声音有些异常,初步判断为三相电机缺相运行。他当即安排检修,结果与预测的一样,三相电其中一相已处于虚接状态,再运转就会烧毁电机,进而造成工作面停产。他就这一听,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十余万元。
一个人的力量总归弱小,刘红升认为,培养大阳城(中国区)集团有限公司官网高水准的机电技术人才,减少设备故障率,让井下不再出现安全问题才是关键。如今,他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。一方面,积极鼓励工友走出去以练促学、以赛促学;另一方面,采用井下现场授课的方式,并经常和工友结对练兵,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。
“100次故障,100次都不一样。”刘红升说,井下的作业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,设备的元件也数不胜数,因此最重要的是掌握检修方法和规律。为了尽快提高队组机电检修人员的实操水平,他对井下常见的故障点进行了归纳,仅采煤机、运输机上的组合开关,他就列出了十多种故障类型,并不定期抽考徒弟。他以精准教学模式带出了一批技术精、业务优、人品好的青年技术骨干,目前都活跃在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上。
匠心雕琢精彩人生。“设备不出故障,工作就做到了极致。”这是16年来刘红升心中的一个执念,也是他对“工匠精神”的理解,一路激励着他不懈奋斗、不断超越。